返回6、奉旨监国(1 / 2)大明:奉旨监国,重铸大明荣光!首页

京师,怎么办?

五个字,听着轻飘飘的,但是现在却如同悬于众人头顶的一柄利剑,随时可能会劈下来。

自太宗皇帝靖难以来,认为关外虏贼乃是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外加不满金陵奢靡的风气等种种因素考虑,决定迁都北京。

过去的大明一直都狠狠的压制着各部异族,大家都忘了漠北部族扣关的场景。

所以这一次皇帝御驾亲征失利,大家才明白了北京作为首都最大的缺陷,离边境实在太近了!

眼下之局,瓦剌人兵锋直逼九边,距离北京城不过数百里的路途。

一旦瓦剌人扣关成功,越过长城,那可就是长驱直入,一路再无阻拦直到北京城下,若是京师也被攻陷...

那大明必然会立刻烽烟四起,分崩离析。

众臣想到这里,也是心里升起一股凉意,不寒而栗。

神州陆沉!

所以此刻,守护京师,才是重中之重,相较之下,即便天子被俘,也要稍逊一筹。

在场诸人,可都不是迂腐的老学究,心里都清楚的很,眼下没有什么比大明京师更加重要,即便皇帝不幸葬身敌手,那又如何,这天下只要还姓朱,只要大明还在自然不缺人来做这个皇帝。

但是说是一方面,真要做那就是另一方面了,也先这一仗赢得太凶狠,趁势而来,怎么抵挡?

于是一时之间,殿内再度安静下来。

开口就得担责,但是这个责任实在太过重大,稍有不慎,那可就是让大明倾覆的千古罪人啊。

眼看众臣再次沉寂,孙太后即便在着急儿子安危,也知道当下孰轻孰重。

凤眼环视,确正好看到了依在软塌之,一脸无辜的朱祁钰,忽然开口说道:哀家情知此事干江山社稷,我一个后宫妇人,实在无力操持,皇帝出征前,曾命郕王居守京师,此时正需要满朝文武宗室勋戚齐心协力,共度危难之时,郕王为何一言不发呢?

这突然的一声,却让朱祁钰有些不足所措起来,怎么扯到了自己头?

按程序不是该孙太后和诸位大臣协议完毕,然后在把自己推出来当这个大头么,这会问自己干嘛,得问于谦啊。

但是太后既然问到了自己头,那也只有硬着头皮回答了,顾不得细想,只得开口回道:

“太后恕罪,此事的确太过重大,臣一时也无良策。”

群臣对他的回答倒不显得意外,毕竟一个闲散王爷,平时性格还略显柔弱,这个答案也算在情理之中。

朱祁钰正打算坐回位置,但是看到群臣无所谓的神情,突然有些后知后觉起来。

平素里在百官面前,朱祁钰这个王爷就毫无存在感。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日后如果真的要坐稳皇位,怎么能手下群臣一直轻视呢?

想到这里,他便再度开口:“不过皇兄出征之前托付于臣,值此存亡之时,身为先帝之子,大明皇室,自当拼尽全力,誓于京师共存亡。”

这一句讲的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众人也都是抬起头来,看着这个与平日里大相径庭的郕王来。

朱祁钰没有理会众人奇特的眼光,当下继续说道:“本王以为,此事最大的关键,在于这北京城到底守不守的住,只要京师还在,无论是迎回陛下,还是报仇雪恨那都可从长计议。”

“于侍郎,焦驸马,你二人一人暂时主事兵部,一人提暂管京师防务,给本王,也给太后和诸位臣公透个底,现在京师能战之人还有多少?”

这边话音刚落,孙太后的目光拧了拧,落在了朱祁钰的身,她感觉到了有些不对,不过这段话入情入理她也不好在说些什么。

而且,如果真按照祖制,现在组织群臣商议这些事的,正该是皇帝任命的京师居守,而不是孙太后。

这边被点到名的于谦,焦敬两人则是迅速出列,两人略一盘算给出了答案。

焦敬率先开口:“此次天子御驾亲征,所带兵源大都是从京营抽调,如今城中三大营留守官军,约莫有七万之数,不过这其中尚包括军匠,后勤辎重等人,若论可战者,应该略有四万左右。”

众人一听,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堂堂大明京师竟然只有四万人可供调动。

瓦剌此时正是士气高涨之时,皇帝带着五十万大军,二十余万精锐且全部沦丧,这四万人怎么可能收的住京师呢?

这时一旁的于谦看着众人低沉的神色,连忙进行补充:“除了京营,京师九门巡防官兵,还有七八千之众,加直隶留守官军,由南京而来的运粮官军,全部用于守备京师,可战之人,应能有十万之数。”

现在可不能让诸位大臣们失了信心,未战先怯,这仗还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