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城乡之路
林一林的孩子要上初中了。爱人提醒了好几次:“让儿子到县里去上中学吧。如果你调动,我们一家都到城里去。”
林一林跟父亲商量进城的事。父亲说:“我们家没有人当官,只有法院有一位亲戚,但他的官不大,我去问问他吧,说不定他有门路呢。”
“我们法院现在紧缺人才,他如果愿意改行,我可以做工作,希望很大。”法院的亲戚对林一林的父亲说。
“叫他改行,他可能不会同意。他从小就对学校入迷,他就是个教书的材料,不是打官司的人。”
“到法院来,不是完全就打官司,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干,例如搞搞材料。我们法院有好几个就是从教育系统改行过来的,发展得都不错。”
“那我回去跟他商量一下,再给你回话。”
法院的亲戚与林一林父亲的关系一直很贴心。承包到户以后,法官不需要做田,但他的家属和孩子都是农业户口,所分的田都在农村。这些年那些田,基本都是林一林父亲组织人代种的。
“改行我不去,我都教了十几年书了,又要从头学起,从头开始,我不干。”林一林宁愿不进城,也不会改行的。知子莫如父,他父亲也知道他舍不得不教书。
“听说你在柳青小学时,和那个胥老师关系不错。你不能去找胥老师想想办法吗?”
“找他行吗?他自己改行后,连民师转正都没转成。”
“人有前后眼,富贵一千年,他也不吃亏,据说他现在已经是大老板了。现在一切以金钱为衡量标准,谁先致富谁就是能人。他与你们教委主任是亲戚,你不知道吗?”
“我知道一点,为这事找他不太适合吧?况且我们好多年没见面了。”林一林想到了胥老师英俊而热心的模样,想到了他那天夜里帮助他整理材料的事。
“你的前途无所谓了,但孩子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发展会更有利啊。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儿子想想。再说,你那个学校那么难搞,总不能老陷在那里。”
林一林承认父亲说得对,但他说:“现在我们学校挺好的,不管是哪一方面在全县都是能挂得上号的。”
“吵架闹矛盾也是能挂得上号的。上回南江那个学校倒了,把我和你妈妈都急死了,以为你要被抓起来的,你是主要直接负责人啊。”
“你别拿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新学校,如果不是学校领导老师坚持不懈地爱护我保护我,我能有今天吗?”
“这倒也是实情,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听凤安那边朋友说了,那段时间有好几位老教师一直守在你家,怕你想不开,怕别有用心的人干扰你。”
父子俩感慨一番,父亲决定去法院回了亲戚的好心。
林一林下不了决心去找胥老师,他到珠州教院都晕得要死,去省城还不知道要受什么罪呢。
普九国检顺利通过,皆大欢喜,全县召开表彰大会。林一林依然请假没有去参加,他无颜见梁主任等领导,还是成校长代替参加会议。
“这次普九通过是在特别艰难的情况下,是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南江村小学校舍事故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向林一林校长那样,有耐心有毅力有韧劲,该和风细雨就温文儒雅,该横眉冷对就大声疾呼。只要一心为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就应该勇往直前。”这是县长在表彰大会上所讲的话,稿子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不少校长会后议论:出了那么大的事,这不等于是表扬林一林吗?
打消掉改行去法院的念想,林一林决定还是自己去找梁主任。
“梁主任好,我一直不好意思来见你,给你添了那么大的麻烦。”
“你事前和善后都做得很好,为我们教育系统赢得了主动。如果不是你二十多份报告和工作笔记,我们就很被动了。事情过去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都引以为戒吧。”
“是的,痛定思痛,我要深刻反思。梁主任,我今天来找你,是想告诉你,我儿子要上中学了。”
“还有什么事呢?你儿子上中学不归我管啊。”
“我想把他送到县城来上中学。你知道,我们凤安中学一直被人称为‘光头学校’,好多年一个本科都没有考上。”
“你儿子可能会打破纪录的,就在那里上,听说你儿子成绩不错。”
“我在凤安已经当近十年校长了。当初你在区委谈话的时候,我就不愿意干校长的。”
“那你干到十年,再来找我,可以吗?”那时候,梁主任已经得知自己要调到行政部门任职了。梁主任自己在心里发笑:“等你再来找我的时候,我已经走啦。”但他从内心喜欢这个小老头一样的青年人,单纯、真诚,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城内新安小学正在建新校,到时候就把他调来任新校长吧。十年磨一剑,他认为林一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新校区新校长,那会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胥老师在庐阳遇上了官司,他打电话给林一林:“我们承包的养鸡场出现了鸡瘟,鸡死了一大半,但老板不知道具体情况,饲料还是源源不断地照常送过来。我们没有经验,又怕饲料堆积霉变,就把老板送过来的饲料转给了另一户养鸡场。老板来调成品鸡的时候,才知道实情—一只鸡也没养出来。一气之下把我们告上了法庭,你赶紧过来帮我一把。”
“我明天请假过来看看,不一定能帮上忙。”
“你过来帮助我们把把申诉材料的文字关,再帮助我们查查相关的资料。”
等林一林千辛万苦地赶到庐阳,胥老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把问题彻底化解了。那位老总知道胥老师是个很仗义的人,不打不相识,得知了实情,不仅撤了诉状,他们还成了好朋友。
胥老师告诉林一林,养殖不好做,风险难以掌控,他们已经准备转战其他行业了。
林一林返回前,欲言又止,胥老师看出了他有话要讲,就问:“林老师,你有什么事吗?”
“我儿子大了,想到县里上中学。我想调到县城去,哪怕是做普通教师也行,可是苦于无门。法院亲戚叫我改行到他们那里去,可是我只会教书。”
“你不要改行,你的意思是不是叫我跟梁主任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