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人心中的“年”,终于在农民们的殷殷期盼中郑重其事地来临了。
陪同“年”一起来的,还有晴朗的天气,温暖的阳光,阵阵和煦的春风,以及农人们所希望得到的温馨和快乐,祥和与幸福,理想与希望等等。
农家人都在以极其特殊的热情和礼节,欢迎这个很神秘的“年”的到来。
孩子们对于过年,心里自然是充满了无比的兴奋。因为在过过年的时候,他们可以吃到好多平时难以吃到的美味;可以在家里尽情的玩耍而不必担心被大人过多的责骂;可以在给各位长辈拜年的过程中,得到长辈们给的多多少少的压岁钱。……所以在农村里,流行着一句“大人望栽田,小孩望过年”的俗语,就是孩子们在盼望过年时的心理的真实写照。
过年,总是让农村的孩子们神往和期盼不已。
吃团年饭,则是过年的这一天的重头戏,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元素,是一家人团聚的象征,既是对快要过去的一年的总结,也是对马上就要到来的新年的期盼。几乎所有农家人,都对过年的时候吃团年饭高度重视。
除夕的前一天晚上,高家的厨房屋里,覃桂兰亲自掌厨,高一凡打着下手帮忙,紧张地做着团年饭。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准备,团年饭就烹炒煎煮到位,摆上了餐桌,只等十二点的钟声一敲响,一家人就要开始围桌而坐吃团年饭了。
当地人过的年实际上是赶年,把团年饭吃过后还要几乎再等十二个小时才能迎来新年。
过赶年是当地主体民族土家族的传统习俗。据说从前土家族的穷人家提前一天团年,是为了早早吃了团年饭后就出去躲债,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成了风俗,成了传统,成了文化,为当地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虽然现在的情况和那是相比,过年的时候穷人再也不需要东躲西藏,到处去躲债了,但大多数人却早已不愿意改变这个经过长时间已经形成的习俗了。所以高家和当地的所有的农民一样过的也是赶年。
“你去放鞭炮吧。”高一凡看到全家人都齐聚到了厨房里等待团年,立刻像一个战役的指挥员一样,看了看戴在手上的表,见时针马上就要指向十二点了,便下命令似地对香兰吩咐道。
香兰得了父亲的指令,当即就把一卷很大的鞭炮从柜子上抱起,走出门去。弟妹子们见了,就跟着她来到屋外的塔里看她放鞭炮。
“去向伯伯要一支烟来吧。”香兰把鞭炮卷打开铺好在地上,正要准备点火,却发现自己没带点鞭炮的火,当即便对二妹芝兰吩咐道。
芝兰得了大姐的吩咐,就回到厨房屋向父亲要了一支烟点燃,含在嘴里,但不小心吸了一口到喉咙里,立刻就被一股浓烈的烟味呛得眼泪直流,忙出了门把点燃的烟递给大姐香兰。
香兰接过烟头,弯下腰紧张兮兮地用拿在手里的烟头把鞭炮头上的引线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