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新船新技术(2 / 2)带着图书馆回大明首页

有了这三种船就足够了,接下来就是航海仪器的改进,航海仪器与船只一样重要,没有航海仪器,连海都出不了。

后来中国航海技术是随着郑和下西洋而逐渐丰富的。如今大明的航海技术不能说是一穷二白,也是不怎么样。

首先朱允炆就是将《郑和航海图拿出来,这是郑和下西洋航路的记录,共20页航海地图、109条针路航线,以及2页4幅的过洋牵星图,这是一份下西洋的珍贵资料,必须要拿出来。其中应用的航海技术也比较先进,这差不多就是大明航海技术的巅峰了。以后就算有更发达的航海技术,没人记录下来,也不为人所知。

罗盘和指南针的技术中国早就有了,而且早已用于航海,这就不需要朱允炆。还有一个大杀器是望远镜,望远镜是小东西,但技术上对现在来说一点也不简单,镜片是最大的问题。中国有琉璃,但没有玻璃,最大的难题是把琉璃中得各种重金属给区分出来。所以虽然琉璃的制作难度比玻璃还要大,但中国就是造不出来。

望远镜无论对于航海还是陆战都是很重要的小玩意,用来侦察很好使,而且玻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朱允炆决定趁此机会把玻璃的技术拿出来,不需要太先进,够用就行。

航海天文钟,发明于17世纪后半叶,在此之前远洋航行没有技术手段可以测量经度。航海天文钟利用独立准确计时的航海钟记录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所在的本初子午线处的时间,进而与船只所在位置的正午时间对照,通过时差与经度差的关系测算船只所在的经度。现在朱允炆给弄出来了,自然就使用应天府所在的时间了。

朱允炆总觉得航海天文钟有些超越时代,因为现在人们还没有所谓本初子午线的说法,唐代的一行和尚倒是测量了子午线,但误差有些大,此后再没有听说谁会测量这玩意。航海天文钟要应用的知识有些多,也不知道大明能不能用得了。

此外还有四分仪和六分仪之类的定位仪器。在大海上若是不能确定自己的方位,就会失去希望。航海三件宝,指南针、六分仪和航海图,指南针和航海图好说,六分仪就比较麻烦,这种十世纪中叶才发明出来的定位仪器实在是有些复杂,朱允炆觉得现在就用四分仪,也就是象限仪凑合着吧,等数学水平在提高一点再把六分仪拿出来。

。。。。

朱允炆整理船只、航海仪器以及玻璃制作技术用了一个多月,还是画图最麻烦,偏偏这是最马虎不得的事,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这一个多月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改几种船的设计图了。一艘船这么多部件,朱允炆也不知道那些能用那些大明已有,就只好把他们都画下来。

“没有下载打印实在是太麻烦了。”朱允炆已经吐槽过很多次了。

“叮,您已经摘抄超过十种资料,下载功能上线。”

“叮,您已经摘抄超过十种资料,下载功能上线。”

“叮,您已经摘抄超过十种资料,下载功能上线。”

跟一开始一样,说了三遍以后又没声了。不过朱允炆很开心,以后终于不用苦逼的抄资料了,真以为堂堂大明皇帝每天那么闲呢。

“阿弥陀佛,无量天尊,谢谢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我可终于解脱了。”朱允炆在那里喃喃自语。

将这些资料交给严震直,朱允炆又闲下来。

现在他可以关心一下秋收的进度了。现在的大明仍然是以征收粮食税为主,实物税次之,铜钱再次之,银两排最后。很明显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征税方式,但没办法,谁让农民穷呢,拿不出银子来,也没有铜钱,依然是交粮绵麻丝之类的实物。大明国库里有多少粮食就代表大明有多少财富。

“出去看看现在是怎么秋收的。”